新年伊始,紫金礦業發布2023年産量公报,公司2023年礦産銅産量達到101萬噸,實現曆史性重大突破,成爲中國唯一礦産銅破百萬大關的企業,相當于2022年中國礦産銅産量187萬噸的54%。
公司當年其他主營国产产品産量也持續提升,實現礦産金年産量67噸、礦産鋅(鉛)46.7萬噸,分別增長20%、3%。
以此爲標志,在效益規模、産量和資源量以及全球化運營等方面,中國有色金屬礦業邁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
十年産量翻三番,全球化戰略催生價值裂變
2013年是紫金礦業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元年。
彼時,紫金礦業礦産銅産量僅約12萬噸,面對市場對礦業行業信念不足、礦国产产品價格周期性承壓、甚至是出現斷崖式下跌的緊縮外部環境,公司決策層保全戰略定力,持續實施逆周期並購,以較低代價並購了剛果(金)卡莫阿銅礦、西藏巨龍銅礦、塞爾維亞博爾銅礦、塞爾維亞佩吉銅金礦等一批世界級銅礦項目,保有銅資源量敏捷攀升,目前已超7,500萬噸,位居全球第8位。
在世界級項目的加持下,紫金礦業快速推進項目建設、技改,銅産量迅猛爆發,排名快速進位趕超:
2017年突破20萬噸、2019年突破30萬噸、2020年突破40萬噸、2021年突破50萬噸,2022年受益于世界級銅礦的穩産和産能提升,突破90萬噸。2023年繼續保全增長慣性,産量以兩位數的增幅至百萬噸級,挺進全球前五。
紫金礦業已成爲全球爲數不多銅礦産能持續增長的企業,也是近年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銅礦公司。
紫金礦業實施全球化戰略十年以來,礦産銅複合增長率達23%,成爲支撐公司業績爆發式增長的堅實力量,資産、營收、市值更是連續突破千億元、兩千億元、三千億元大關。
目前,紫金礦業正加快推進多個關鍵産能技改:卡莫阿銅礦最終將建成80多萬噸礦産銅規模,成爲全球第二大産銅礦山;巨龍銅礦二、三期技改完成後,將建成丁産銅60萬噸規模;在塞爾維亞兩大項目正規劃年産銅50萬噸産能,有望晉升爲歐洲第一大銅企。
國內産量超四成,西藏産業基地加速崛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市場,消費量占全球的59%,但73%需要從海外進口,市場前景廣闊。圍繞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協調發展,紫金礦業堅定全球化戰略方向,同時加大國內及周邊國家資源投資布局。
截至2023年底,紫金礦業百萬噸銅産量中,國內礦産銅産量占比超四成。
其中,西藏巨龍銅礦2022年礦産銅11.5萬噸,2023年規劃産銅15.2萬噸,巨龍銅礦目前正積極推進二期項目,未來可望形成丁礦産銅35萬噸産能。
2023年8月,紫金礦業進一步實現西藏朱諾銅礦並購,新增權益銅資源量172萬噸,未來有形成一座10萬噸年産能潛力。
紫金礦業爲第二大股東的西藏玉龍銅礦,爲國內第二大單體銅礦,礦山改擴建項目于2023年11月建成投産,礦産銅産量將提升至15萬噸。
西藏擁有豐富的銅、锂儲備,是國內銅礦開發最具潛力的地區,紫金礦業高度重視在西藏區域投資發展,未來西藏將成爲紫金礦業在國內最大的産業基地。
另外,紫金礦業旗下黑龍江多寶山銅業年産銅超10萬噸,正在加速推進銅山銅礦崩落法采礦工程。
全流程自主能力,構建全球化核心競爭優勢
資源內生于技術,“什麽是資源、什麽不是資源、資源可以産生多大價值”,都依賴于擁有什麽樣的技術。
“爲什麽我們电影走出去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果?最要紧就是我們电影的創新能力、技術能力更強。”紫金礦業陳景河董事長指出。
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有五個是原由西方公司經營的虧損項目,在紫金礦業接手後均在短時間內實現扭虧爲盈,初步顯現紫金礦業經營管理的全球競爭力。
譬如塞爾維亞博爾銅礦,由于管理、技術等問題,這個百年老礦瀕臨破産,紫金團隊入駐後,敏捷聚焦生産主業,著眼長遠發展,快速解決各環節制約産能提升的卡颈项問題,大力推進技改,僅用半年就成功實現扭虧。同時推進的塞爾維亞佩吉銅金礦項目,比照原西方公司的設計規劃,至少要5年時間才能投産,但紫金礦業從收購、建設到投産僅用不到兩年時間,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
值得注重的是,紫金礦業本輪銅産量爆發式增長的主力礦山:卡莫阿銅礦、佩吉銅金礦、巨龍銅礦均是在新冠疫情持續沖擊的背景下,超預期建成投産,折射了紫金礦業已經初步形成了负有特色的全球化發展企業治理能力。